
在社區中,有一座西班牙哥特式建筑,占地400平方米,坐北朝南,樓房兩層半,三開間兩進,鋼筋水泥框架,墻體全部用紅色清水磚疊砌。這樓房的建筑立面迥異于傳統建筑,居中是兩層樓,中部有一個突出的半圓陽臺,下面用4根圓形磚柱支撐,二樓頂上裝飾山花。右側也是兩層,從上到下建成抹六角形凸面,凸出部三面開有長方形大窗,安裝鐵花窗欄。左側是三層樓,“八”字形屋頂,上安紅色琉璃瓦,正面每層開一圓拱門,門兩旁開著長形圓拱窗。在二樓頂上,還建有一個形狀不規則的露天泳池。整座建筑極富異國情調。這是旅菲華僑蔡順意于1938年建的樓房。蔡順意本來想將這座樓房用作“批館”,為鄉里承辦僑信和貨幣匯兌業務,哪知大樓建成開始裝修時,日本侵華戰爭打響了,蔡順意是一個愛國華僑,把預備裝修樓房的錢捐給國民政府,支持抗戰,工程就草草收場了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蔡順意又將樓房提供給村里辦銘仁小學,直到1987年新校舍建成才遷出,所以人們習慣稱這里為“舊學堂”。
有一座名為“修養樓”的三層樓房也很引人注目,這是一座占地才幾十平方米的樓房,每層建筑都只有一間,鋼筋混凝土實墻結構,四面出檐形成環廊,四四方方,直上直下,就像是一座碉堡。說它是碉堡,卻裝修得很漂亮,第二、三層四面都安有一對羅馬式柱,支撐上面的廊板,柱頭裝飾繁縟的花紋。各層門頂、窗頂也都裝飾著灰雕圖案。據鄉人說,這座建于1934年的碉樓,也就是“槍樓”。當時社會動亂,土匪滋生,梧林村偏在一隅,華僑眾多,土匪虎視眈眈。為了防患未然,華僑修造了這座修養樓,平時可作為鄉賢聚會談天的場所,夜里便安排人在樓上值班守更,樓頂視野開闊,正可放眼全村,如有土匪進村,碉樓上有許多槍眼,可以據險狙擊。
(來源:晉江勝跡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